风险投资商看来已对港湾失去耐心,但西门子对港湾的收购计划究竟是双方的精巧做局,还是前者对后者的乘虚而入,目前答案并不清楚
天才CEO李一男创办的港湾网络正经历着诞生以来最大的转折
李一男停泊的“港湾”并不平静。这位“天才CEO”率领的港湾公司再次陷入“西门子收购港湾”传闻的漩涡。
在2005年底,《财经》杂志披露:西门子以1.1亿美元(约合8.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港湾包括三个系列的宽带高端产品的全部技术、专利以及100余名技术人员在内的核心资产。
这家几年前的明星创业科技企业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它的命运引起了IT界的广泛关注,已有业内人士发出一声叹息:“港湾消失是中国通信界的悲哀。”
投资商失去耐心?
“这只是港湾众多传闻中的一个版本。我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典出何处。”港湾公司新闻发言人李琳的语气有些茫然。但她坚持认为港湾不会消失,“港湾仍会走独立品牌之路”。港湾首席技术官唐鹏飞则闪烁其词,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透露更详细的信息。
李一男依然刻意保持沉默。五年前,依靠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李一男从深圳北上京城并创立港湾公司。这位华为前副总裁和技术天才,胸怀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梦想:在港湾复制华为的成功。他要在这里寻找一个能独自大展拳脚的重要机会。
李一男初始创业就遭遇电信业的寒冬。对技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李一男意识到:虽然电信业急剧萎缩,但随着网民成倍增长和中国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网络设备市场蕴藏巨大的商机。李一男聪明地收缩战线,把力量集中在提供网络设备的数据通信业务上。在出走华为之前,李一男明确表示:“华为目前在数据通信领域是一个相对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机会点,我本人也很有兴趣在这方面发展。”
通信业是个砸钱的行当,通信制造企业本身包含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就像一个赌局。不过,李一男的“华为背景”、“技术天才CEO”等诸多概念深受风险投资商的追捧。有瑞银华宝背景的美国华平创投公司,联合其他几家风险投资商毫不吝啬地向港湾投钱。与风险投资商对李一男的青睐有加相比,李一男的老东家任正非则让人难以捉摸。在这场赌局里,华尔街投行家们都遵守一条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决不在任正非身上押赌注,因为你无法了解他下一步会想什么。
初期的港湾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在创业头三年它的销售收入几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随着港湾发展脚步的加快,它和华为都已成为中国数据通信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这种兴旺发展的势头让股东和风险投资商满意。当年在华平创投负责对港湾投资的祖文萃为此夸耀,“港湾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项目。”
港湾的快速成长甚至一度让华为相形见绌。这颗迅速崛起的通信业新星正逐渐成为华为等通信巨头的心腹之患。华为有高层人士甚至认为港湾带来的威胁比思科的官司还要麻烦。华为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新崛起的对手。华为在企业网市场重新发力、寸土必争。李一男在2004年起忽然发现,现在不是当年港湾去抢华为的单了,而是华为倒过来跟港湾抢单,业内也风传,任正非曾放出狠话“谁丢单谁下课”。过去华为不关注的一些百万元的小单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都势在必得。
在华为的逼迫式玩法下,港湾高速成长的光环渐渐消褪。2004年对港湾公司来说是糟糕的一年,假账风波和匿名邮件等流言袭击这家年轻的公司,最让风险投资商所不愿意见到的是,由于面临对手残酷的价格战,港湾业绩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一位投行人士称:“华尔街最喜欢编造高速成长的美妙故事,港湾似乎开始与这个故事失之交臂。”
港湾的上市压力随之增大。早在2004年9月港湾就曾打算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一年后的2005年9月,李一男试图再次冲击纳斯达克,但至今仍没有下文。据说,风险投资商曾经提出港湾以每股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上市,不过这一要求最终被李一男拒绝,李认为这严重低估了港湾的价值。
资本是逐利的,这注定风险投资商们并非是慈善家,在港湾业绩下滑和上市还要漫长等待之后,他们兴味索然,开始谋划新的资本退出之路。在港湾经过几轮融资后,李一男也必须直面资本的意志。李持有约24%的港湾网络股权,风险资本则掌控51%左右,在董事会中投资商们也把持了大多数席位,李一男变成了少数董事。
种种迹象表明以华平为首的风险投资商有找新买家来套现的打算。
而西门子此时正雄心勃勃地在中国通信市场继续跑马圈地,风险投资商与西门子一拍即合。
传闻中西门子将支付1.1亿美元的收购价款。一位分析师测算,风险投资商四年来对港湾的注资为9800万美元,计入这几年利息,刚好维持在1.1亿美元左右。这位分析师由此估计,风险资本商推动此次收购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并非空穴来风”。
华为严阵以待
2005年11月,西门子移动网络部门总裁克里斯托弗。卡塞里茨公开提出,将在中国开展一次15个收购项目的大胆计划。这使外界更加相信,港湾很可能是配合西门子在中国战略发展乃至全球战略的最佳收购目标。
西门子方面对于收购港湾一事仍然含糊其辞。西门子有关人士表示现在还没得到德国总部的确切消息:“具体情况可以向港湾去了解。”
他们把皮球踢给了港湾。
“我们确实与西门子有一些业务层面的合作。”李琳承认有合作,但仍称这不是“收购”。至于详细的合作内容,她表示这是商业机密。
西门子在小心翼翼地回避华为。事实上,在2005年9月,华为对港湾发出措辞强硬的律师函。华为此举被业界认为:一是对西门子敲山震虎,二是阻击港湾在纳斯达克试图卷土重来的努力。
西门子可不想与华为撕破脸皮。两家公司保持一种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此前,西门子与华为在产品上有合作关系,双方还在2005年3月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TD-SCDMA产品。西门子也清楚港湾与华为的恩怨纠葛,避免收购事件激怒华为。
此外,西门子也不想重复UT斯达康在沪科事件上所犯的错误。沪科公司是三位华为前员工王志骏、刘宁和秦学军(此三人同样也是李一男前同事)所创立的科技企业,后被UT斯达康收购。华为起诉沪科在知识产权上侵权,三位年轻的创业人员最终被判刑入狱。
西门子显然老谋深算。此前外界一直认为:西门子会直接从华平等风险投资商那里购买港湾的股权,从而完成对港湾的收购。现在看来,在华为起诉威胁之下,西门子改变收购策略。据知情人士透露,西门子更有可能选择购买港湾的核心资产,PowerHammer、ESRHamme和BigHammer等三类宽带高端产品基本都是港湾自主研发的,技术上要领先华为,这些产品基本上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西门子很巧妙地躲开了日后可能惹上的麻烦”。
这是设计精巧的交易。据知情人士透露,西门子为宽带产品线向港湾支付1.1亿美金的价款后,港湾网络很可能以这些现金向风险资本商回购51%的港湾股权,风险资本就此退出,李一男也完成对港湾的全面控股。
对李一男来说,此次壮士断腕未必不是一次柳暗花明。卖掉宽带业务后,港湾仍将保留光网络和接入网两条产品线,而且最赚钱的语音IP(VoIP)设备、光传输和面向下一代网络NGN的综合接入产品等业务仍掌控在李一男手中。一位熟悉李一男的业内人士认为,李一男前几年太顺了,对未来的困难估计不足,近两年的受挫也许能让他反思,“毕竟他还年轻,还有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的机会”。
西门子很可能是最大的赢家。电信运营商对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的关注正在不断增强,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通信在未来有不断融合的趋势,收购港湾的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宽带高端产品线,正能弥补西门子在数通业务的不足。此外,港湾剩下的业务也将主要为西门子提供OEM产品。事实上,港湾至今仍拥有低成本生产能力、优秀的工程人才资源以及有经验的客服人员,“这些优势可能会帮助西门子改变在中国乃至全球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一位电信分析师说。
此项收购交易若能达成,华为未必就此解除“心头大患”。事实上,华为将多出西门子这样强有力的对手。西门子利用在中国采购低廉的OEM设备,在全球电信项目竞标中将不断对华为造成威胁。在2005年的尼泊尔电信招标中,西门子的报价就低于华为;在另一次电信项目竞标中,西门子同样以低报价战胜华为。
华为对这次收购事件严阵以待。接近华为的人士称,华为内部已经专门成立应对小组,来应对西门子收购港湾。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可能很难阻止西门子收购港湾。一是西门子改变了收购方式,对于收购的宽带高端产品,“华为很难找碴”;二是在有争议的港湾初期产品和中低端路由器,港湾在沪科事件后把有争议的源代码全部重新修改,而且过了四五年的时间,“取证难度很大”。
不过,华为决不甘于坐山观虎斗。在得知西门子欲收购港湾之后,华为先下手为强,瞄准了最赚钱的语音IP(VoIP)业务。在2005年10月有消息称,华为以1000万元代价挖走港湾深圳研究所一语音研发小组,以至于李一男不得不急忙南下安抚军心。
针对华为对沪科、港湾这样小型的科技创新企业的竞争手段,业界大多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呼吁。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的严厉竞争将港湾推到了西门子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