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壳牌集团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壳牌集团是当今世界三大石油巨头之一,该公司编制的2002年投资规划主要从经营环境、自身经营状况入手,分析了经营与财务基准指标以及投资机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业务和投资计划。
1.经营环境分析
(1)全球的经济走势
壳牌集团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受2001年美国经济放缓以及“9·11”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在2002年将继续下滑,而在2003年以后会出现较快回升。
(2)国际油气价走势
壳牌集团分析认为国际油价会有较大的波动,短期国际油价(以布伦特油价为例)将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将在10~30美元/桶之间波动,与以往相比,低油价的持续时间将会缩短。鉴于以上分析,壳牌集团在制定投资计划的时候将原油的基准价提高了1美元/桶,定为16美元/桶。
天然气的需求在今后几年内将出现较为强劲的增长,天然气的价格将保持在较高的价位。经过深入分析,壳牌集团在制定投资计划的时候将天然气的价格参数定为3美元/千立方英尺(0.106美元/立方米)。
(3)下游生产与销售毛利分析
壳牌集团经过分析认为,公司1998年制定的毛利参照标准相对较低。例如,鹿特丹的炼油毛利为1.85美元/桶,新加坡为1.35美元/桶,美国海湾地区的炼焦毛利为2.55美元/桶,美国西海岸为5.1美元/桶,而连续3年的实际平均水平分别为2.0、1.0、4.25和7.8美元/桶,多数高于原定基准。为此,壳牌公司及时对投资决策的参照标准作了调整,将其分别调整到2.0、1.25、3.5和6.0美元/桶。
在油品销售方面,将3年的销售毛利指数与1998年制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到2001年公司3年油品销售平均毛利仅为基准值的92%,化工产品销售的3年毛利平均值仅为基准值的83%。鉴于此,壳牌集团将2002年以后的油品销售和化工产品销售毛利指数基准值分别调整到84%和99%,以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2.内部因素分析
(1)投资回报率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壳牌集团的投资回报率基本保持在8.6%~11.9%之间。2000年和2001年综合投资回报率提高到15%左右。其中,公司上游的投资回报率在20%以上,而下游业务的投资回报率为8%左右,化工部门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差异,使得壳牌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逐渐将投资重点转向上游。
(2)资产负债率
壳牌集团经过分析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10%左右,低于同类石油公司,因此公司调整了目标资产负债率(20%~30%),目标是要拥有20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和备用借款能力,以便捕捉有利的投资机会。
(3)其他
此外,壳牌集团还根据中长期规划制定了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经营目标和成本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作为硬约束。例如,公司要求在2000~2005年期间的油气产量增长率达到3%,在2001~2003年期间的单位操作成本每年降低3%。
3.投资规划与计划
壳牌集团在发展目标和约束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投资组合理论和优化技术,对所有备选项目按效益进行分类排队、优化筛选出能满足公司发展目标的最优项目组合和投资结构。2002~2003年年底,公司总投资为122亿美元,其中上游业务投入83亿美元(68%),下游业务28亿美元(23%),化工部门8亿美元(6.6%),其他新业务部门3亿美元(2.5%)。这种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壳牌集团在今后几年中将逐步提高上游业务的投资比重,以确保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保持在13%~15%的战略意图。
在上游投资安排中,壳牌集团将在充分发挥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或加强新业务,主要在深水区、尼日利亚、里海地区以及独联体国家开展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在储量和产量的接替战略上,首先将重点放在现有油田的扩边上,其次是老油田的挖潜,最后才是在边远地区进行勘探,而且在产量的接替时间和数量上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并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上。这样就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投资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在下游业务中,主要通过资本运营手段优化下游资产结构,提高资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例如,在地域分布上,壳牌公司将投资重建和扩建在巴西的销售网络以开拓南美油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通过对炼厂的出售、关闭或合资等多种方式来调整投资组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效率;同时在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建立合资厂以加强公司在亚洲的地位。此外,还通过收购AGIP公司在非洲的资产以及加强在南非的业务来巩固在非洲的地位。
在化工业务中,由于投资组合的调整已基本完成,因此,壳牌集团化工业务的投资重点主要是填补在亚太以及中东地区的业务空白,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年均3%),将投资回报率提高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