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商拎着沉甸甸的钱袋子涌入了中国,他们盯准了这个市场,因为这里可以制造出太多太多的"行业第一家"。作为创业者,如何才能进入他们的视线、得到他们的第一桶金?战略和技巧一样都不可或缺。
战略篇
以前你可能有一个很好的idea,精心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轻松拿到几千万的投资,现在已经不太可能了。
美国人只认中国"头一家"
李俊辰:(欧金(伦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生物医药,电讯,IT仍是热点
"从泛泛的角度看,我们看好的是软件,互联网,生物医药,媒体。尤其是报纸媒体,具有高额的利润,以前*对传媒业实施了严格的进入管制和行为管制,但随着市场开放,投资者大约可以占到49%的股份。"准备带领欧金(伦敦)投资有限公司回国做风险投资的李俊辰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的热点依然集中在生物医药,电讯,IT等方面。因为这些公司本身作为一个技术前沿,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很多公司能在3到5年时间里变成一家上市公司,市值可以翻到一个天文数字。这正是风险投资者喜爱这个领域的一个原因。"
风险投资在培育行业"头一家"
当年求职招聘网A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说自己是中国的NO.1.也许当时A公司的确是中国的NO.1,也许是通过资产并购或风险投资等资产整合来实现的,但就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要在美国上市的求职招聘网,美国人就信了。而后来,求职招聘网B公司也要在纳斯达克上市,也说自己是中国的NO.1,无论是真是假,美国人就再也不会相信,所以B公司只能另谋他处。
于是,现在的风险投资家们抓住了这个特点。譬如投资交易网,他们预料未来肯定会有一个中国交易网在美国上市,而且交易网也已经在美国发展了很长时间,比较容易被接受。于是他们就选择一个目标,培育两三年,资本运作一下,然后等市场占有率,点击率,交易量上去后,马上去上市。
现在风险投资已经在比速度了。所以,现在很多风险投资商培育市场非常快,实际上就是在抢市场。一般一个行业中第二个公司再去美国上市就很难了。而像Elong,携程网在纳斯达克同时上市的情况,今后几年很难出现了。
投资商更看重团队
风险投资商只会投资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他们有可能把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全都兼并起来,做成一个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或者如果投资商与行业第一谈不拢,那么他们就会把排名第二,第三的企业兼并起来,做成最大。
对这些企业,风险投资的考量标准基本是差不多的,传统企业看资质,高科技企业看创新,但是也不绝对。传统的企业也有很多技术创新,比如蒙牛的酸酸乳。但一般在选择的时候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团队,二是看项目。
在这其中,宁可投资第一流的团队,也不投资第一流的项目。之所以团队最重要,因为团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一般的投资公司都不会过于干涉公司的管理,项目的执行,包括投入市场的策略,时机的选择都是由团队自己完成的。
创业不能简单拷贝国外模式 周鸿祎(天使投资)
并不是因为现在投资热了,成功率就会提高;也不会因为现在投资商多了,好项目也多了。在这种浮躁的时候,创业家要保持冷静,投资者也要保持冷静。
真正成功的公司,并不是那些拿到钱的公司
十年前,比如1999年百度这一批互联网企业刚起步的时候,其实有谁真正跟他们竞争呢?他们实际上赢得了一个成长学习的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今天任何一个模式出来,前面有大公司在虎视眈眈,后面有一堆众多的小公司在模仿在追随,所以对于每个公司来说相当于竞争都特别大。所以,并不是因为现在投资热了,成功率就会提高,也不会因为现在投资商多了,每个投资商都会挣钱,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商血本无归。
真正成功的公司,并不是那些拿到钱的公司,而是那些有执行力的团队,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在投资中,我主要是看重团队。第一看团队有没有创造力,然后看他们有没有经验,有没有热情,有没有积极,有没有这种韧性,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还有他们能不能保持一种开放谦虚的心态,就是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很牛,自然能成功。
企业到底要拷贝什么?
现在无数的公司在拷贝美国的模式,或者拷贝其他的模式,其实模式你拷贝表面的东西都是容易的,关键是最后怎么在这种模式里面,发现它深处的价值,找到综合市场的结合点。最后还要把一个想法、一个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很多人都期望短期成功,但是你看中国现在成功的国产公司,长则干了十年八年,短则也干了五六年,没有哪个公司说两三年就能成功。
能够在变化中不断生存和发展,最后能够坚定走下去的公司能成功。所以在中国互联网我说两句话:一个是胜者为王,就是你能活下来,能够靠韧性坚忍不拔,这是成功的前提。第二是各领风骚300天。今天这个公司做得很火,明天那个公司很热,但实际上在每个领域应该说,都会有新兴的力量出来,所以在中间也很难说谁就是老大,市场已经趋于中心化。
风险投资商也有误区
很多国内有钱的老板,他稍微给企业一点投资,就好像这个公司是他的了,然后创业者就成为为他打工的人了。像这样创业者还有什么激情?还有什么积极性,所以这样投资,就是没有什么好的规则,这样的投资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我觉得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现在投的钱不要太多,所有人都恐怕自己把钱投不出去。所以很多不该投的项目也投了,很多值得投的项目也有很多人争抢,价值也就上去了,投资回报率就降低了。
在这种浮躁的时候,除了创业家要保持冷静,投资者也要保持冷静。因为第一它每年都会有,不是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每个时代都会有优秀的企业出来。第二个在每个时代好的项目总是一定的,不是因为你投的钱多了,好的项目就多了,这里面有一个概率问题。
如何能够不被这种浮躁的气氛所左右,能够保持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只投资优秀的团队。
案例篇
宏基投资掌上灵通全攻略
吕强(宏基创投亚太有限公司合伙人)
1999年,上海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总部在上海成立,当时是一个为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无线增值媒体、娱乐与通讯收费服务的供应商。也恰好在2000年,宏基创业投资选定了无限服务领域,开始在这个领域寻找合作伙伴。
"我们几乎找遍了这个领域的所有公司,像美通、Byair、清华中讯、华众飞天等,2000年的第一批企业,我们基本上全谈了,要钱的不要钱的也都谈了。"宏基创投亚太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吕强说。
和所有公司谈完一遍,宏基选择了掌上灵通,注资150万美元---这也是掌上灵通得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为什么是掌上灵通?吕强说:"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喜欢这个团队,这个团队是最早参与移动梦网的制定的人,对整个行业比较了解,技术实力比所有的竞争对手要强一些,而且在整个国际规范性上比较好;第二,当时投资商在热炒这个题材,在投资者和企业都不理性的时候,掌上灵通的出价较合理。"从第一次认识,到把钱投出去,宏基和掌上灵通一共谈了四个月。"我们不会等到各方面都成熟了再去做,但是做的时候一定要做透彻,在这四个月,我对掌上灵通的业务、管理团队、投资结构做了更深的了解",吕强说。风险投资并不是把钱交给创业方之后就坐等收钱。宏基进入掌上灵通后,继续为掌上灵通寻找新的投资人,开拓新的市场和进行业务转型。的确,掌上灵通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业务开拓。
2003年2月,中国移动启动"动感地带",掌上灵通作为惟一的纯娱乐类无线增值服务商被指定作为其内容提供者。5月,掌上灵通与索尼唱片公司达成协议,在中国提供手机音乐服务。6月,掌上灵通与星空传媒、时代华纳的卡通网共同在中国市场为移动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2004年,掌上灵通在美国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开盘曾冲高至19美元,公司市值超过5亿美元。按照吕强的推算,宏基在掌上灵通上的投资回报率超出30倍。
技巧篇
这么说话,肯定没戏!
与投资人接触时常犯的错误
1 电话:"请问是xxx吗?你们不是要在中国投资吗?能安排个时间见面谈谈吗?哦,是这样,我们有一个项目想让你投资。你在北京吗?那好,明天咱们见个面吧?"
分析:这种电话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做投资的经常是很忙的,如果随便谁一个电话就跑去见面,就是一天24小时不睡觉也见不完。打电话者不说自己是谁,不说他们是一个什么项目,就让别人跑去和他见面,这可能吗?
建议:"请问是xxx吗?我是'宇宙银河环球集团公司'的总裁王木得(首先你要自报家门),我小姨子的表姐就是海*歌舞团的xxx介绍我给您打电话谈一下投资的事情(要讲是谁介绍你来的,什么关系,这很重要,如果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介绍的情况会马上不同)。你在北京吗?那好,我能约您明天见个面,最好能请您吃个饭?
(这是虚的,只是表示客气和好意)哦,你让我把资料发邮件给你?那好,我把我们的资料先传给您,您先看一下,我后天能不能再给您打个电话。那好,咱们后天通话。(留下后面再联系的活口)"
2 如果我把我们的goodidea告诉你了,你们找别人做了,那我怎么办?"
分析:作为创业者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对投资人这么讲,那么投资人肯定不会给你投资。为什么?你的门槛太低。
建议:提高门槛。
3"许多国外的公司都想投资我们呢。所以您要抓紧,否则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分析:这种手段对付投资圈里的"雏儿"可能有用,但对付老手基本一点作用都没有。老手马上会说,既然是这样,你先和这些公司谈,然后再来找我,我想听听他们都说什么。
建议:这种制造压力的方法不是不能用,如果要用,就要用好。怎么才能用好?如果你要说有人对你的公司感兴趣,你要说出具体是谁,比如说Intel、高盛和我们谈过。但是你这样说又引出了其他问题,比如投资人会问你,那你为什么不和Intel继续谈了……等等。你要做好实话说到底的准备。